經常出沒的大安路XX巷。我的動線通常是這樣:拎一大袋衣服先去找我的服裝修改師傅,然後走到巷口的一個攤子,它一半賣鮮榨蔬果汁,另一半賣紅豆餅,攤子前常常有人排隊買十元一個餡料飽滿、甜而不膩的紅豆餅。攤子上的紅豆餅貨真價實,不過我會捨紅豆餅而喝一杯蔬果汁。接下來會走進附近一間藥妝店, 買一些常用的小化妝品,像是含有纖維的睫毛膏、百貨公司沒賣的護唇油。


買完東西,順道再走出巷口到大安路上一間二手名牌店,瀏覽那些我感興趣的售價上百萬的鱷魚皮包。如果時間還很充裕,我會穿過忠孝東路,去一間我喜歡的select shop,這一種集合眾多品牌並且眼光還不俗的服裝店其實也不是太多,到那裡翻一翻新貨,拿一份他們出的小報。一路走到這裡,已經離誠品敦南店不遠了,這 時我就會以誠品作為我逛街的終點。如此這般地在台北消磨時間,是非常舒服的,也是在上海享受不到的。喝到了好喝的蔬果汁,散了一點步,買了一些小小的化妝 品,還採購了精神糧食,每次回到台北,我時不時會有一種「不上班的日子真是充滿樂趣」的錯覺。

 

當你從上海,或中國大陸任何一座城市回到台灣,聽到商店的店員美眉說話語氣很嗲很可愛的時候,以前你只會覺得很煩,現在則會覺得是一種享受,宛如一種偶像劇式的人際關係。

 

回台灣對我來說有一種「補貨」和「refill」的需求,無論是心理上或物理上,補充範圍無所不有,比方說:到底要不要把我用了很久的日系無添加洗碗精或是歐洲精油洗碗精從台北帶到上海?

 

又比方說,因為在上海常常自己下廚做飯,所以需要各式各樣的食材,特別是基於一種環保、有機、綠色意識之下,我就會很擔心在上海買的乾貨和 preserves,無論冬菇、蝦米、各式醬料和調味品,即使在久光百貨這樣的日系高檔商場,還是會有某種奇怪的心理障礙而不敢下手,雖然心理很清楚知道 在台灣買到的香菇也是從大陸進口的,還是會去想「要不要從台北帶一包香菇到上海?」,這導致我每次走進超市和雜貨店,都會有一種疲於奔命,總覺得什麼東西 都想要從台灣帶去上海。

 

因為行李空間有限,選擇要帶的物品必然地會具有一種關鍵性,所以我總是在薏仁和真空包裝台南油飯之間掙扎很久,另外,同一品牌的化妝棉在台灣和在上海買到的品質就是不一樣,所以我還要打包化妝棉……,可想而知我的行李負荷有多恐怖。

 

對於何處可以購買到安心食材資訊的需求,現在變得很強烈,雖然並不像美食家或料理達人需要天南地北蒐集頂級食材,但是我現在的生活也變成為了買到讓人放心的冬菇和黑木耳而考慮要不要在清明節假期的時候去香港或台北補貨。

 

從香港雜誌上讀到台灣生產的白背黑木耳,是一種品質最高級的黑木耳。台灣研發一種用鵝油釀製的油蔥,是一種法式烹飪概念結合台灣料理後產生的新食材。丸莊螺寶醬油標榜純手工釀造,風味天然甘美。對於台灣糯米和有機米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nchu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