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顯露性格傾向—越自戀臉書好友越多/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臉書已成為很多人重要的社交聯繫及表達意見的工具。一個最新的研究發現,如 何使用臉書原來也反映出用戶本人的性格傾向。

關於臉書的使用情況過往已有很多科學性的研究,而今次研究最觸目之處則 是首次證明臉書上連結朋友的數量可以直接反映用戶本人的自戀狂程度。一項關於「自戀性格清 查」(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的問卷調查發現,得分高的人都是在臉書上有更多朋友,更頻密打標注和更頻繁更新動態資訊;同時,有自戀傾向的人在資訊牆上遇到負面批評時反應會更加激烈,而更換個人資料頁面照片也比其他人更為頻密。

這一研究最近由美國西伊利諾伊大學(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結果在心理學期刊《性格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最新一期刊出。報告表示,研究的背景是鑒於當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青年人普遍日趨自戀,過於重視自我形象及流於表面的友誼關係。該項研究的對象是294名學生(由18至65歲),透過瞭解他們使用臉書情況,以測量 有多少人是所謂在社群中不安(socially disruptive)的自戀狂份子。

自戀性格分為兩大類,一為顯性自戀,有超強表現慾(grandiose exhibitionism (GE)) ,另一為隱性自戀,自命不凡/有壓榨慾(entitlement/exploitativeness (EE))。

顯性自戀有自我欣賞、虛榮、傲慢和炫耀的傾向,經常希望成為眾人注意焦 點,總是語出驚人,既不能忍受被人冷落,也絕不放過任何自吹自擂的機會;隱性自戀則表現於認為自己 值得受人尊敬,願意主宰操控,也愛佔人便宜。

研究結果顯示,顯性自戀方面得分越高的人,在臉書上好友數量越多,有些 多達800人以上。在顯性自戀及隱性自戀兩方面都同時得分越高的人,在臉書上更易於接受陌生人的交 友請求,也更可能在臉書上求助,但卻越不樂於助人。

臉書成為宣洩平台

對於該項研究結果,英國一個名為「自信和幸福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fidence and Well-being)的社會學家卡羅爾.克萊格(Carol Craig)表示苟同。他並指出,英國青少年也正變得越來越自戀,而臉書恰好為他們提供了宣洩這類心理失調的平台。

他說:「現在的教育讓孩子們越來越重視自尊,越來越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 法。這種教育方法是從美國引進的,本質上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臉書恰好給這些人提供了自我推介的 平台,他們通過不斷更新個人資料頁面的照片以及炫耀擁有幾百個臉書好友來展示自我。我就認識一些臉 書使用者,他們擁有的好友都在1000個以上。」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一名社會心理學高級講師維夫.威格諾爾斯(Viv Vignoles)指出,美國大學生正在變得越來越自戀,但目前無法知道這種趨勢是美國文化特有的,抑或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他說,從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現時仍難以確定,究竟是個人自戀程度不同而 導致產生某種臉書行為,抑或是某種臉書行為而導致了個人自戀上的差異。

主持這項研究的克里斯多夫.卡賓特(Christopher Carpenter)說:「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臉書的‘陰暗面’才能夠更加理解這社交網站對社會的 利弊。如果說,人們希望透過臉書來修補他們已遭損害的自我形象,並爭取眾人支持的話,那麼他們同樣地也該知道,臉書也有可能帶來負面的溝通後果,以及他們可能遇上那一些人聽他們傾訴。理想而言,人們使用臉書,利於社會,而非變成一味我寫我書(me-booking),反於社會。」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9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nchu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