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連結: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112009071300326,00.html
文章菁華:

 

「一個好的讀者,必定是個重讀者。」(A good reader, a major reader, an active and creative reader is a rereader.)俄裔作家納博科夫這句話被反覆傳誦,成了愛書人心中一則迷人的教條。他流亡美國寫出《羅麗泰》前,任大學講師維生。退休後,他推出講課筆記《文學講稿》,中文版近日引進台灣。

 

納博科夫一八九九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貴族家庭。蘇維埃成立後,納博科夫一家被迫離開俄國,先後在倫敦、柏林展開流亡生涯。一九四○年,納博科夫偕妻兒移民美國並入籍,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國文學至一九五九年退休。

 

逐一分析七世界名著 深入淺出

 

既是為大學生準備的課堂講稿,《文學講稿》用簡單生動、深入淺出的方式,導讀奧斯汀《曼斯費爾德莊園》、狄更斯《荒涼山莊》等七部名作,從語言、結構、主題、風格各面向逐一分析,希望能將學生造就成優秀的讀者。

 

納博科夫認為,偉大的小說都是了不起的神話故事與幻想,「在一個孩子邊跑邊喊狼來了,而他後面根本沒有狼的那一天,就誕生了文學。」他推舉小說的藝術性,認為在其中追求真實、或強調社會實用價值是毫無意義的,而閱讀文學必須理智與感性兼用:「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用腦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讀,而且要保持一點超脫。」

 

史蒂文生與化身博士 奇妙聯繫

 

在書中,他稱讚奧斯汀具備文學天資,能夠用恰當的詞,準確表達思想的細微層次;狄更斯的偉大在於他有如幻術般創造出的形象,不足處則是不善建立人物之間的聯繫。談到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時,他特別提出「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觀點趣味橫生,並認為這部小說「以散文擔當了詩歌的職責」。

 

至於《追憶似水年華》,他認為普魯斯特有如一個透過縮小景物、重現一個回顧世界的透鏡,而他那無限拉長的句子、將對話與描寫交融等手法也塑造出獨特的風格。

 

卡夫卡的《變形記》雖然被稱為荒誕的幻想,在納博科夫看來卻展現一種黑白兩色的清晰風格,因為卡夫卡用準確的語調,與幻想般的故事內容形成強烈對照,形式與情節達到完美的整合。

 

他也推崇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不只是通俗的偵探小說,他深入分析小說中那位服藥讓自己變形成邪惡壞蛋的主角,還生動引述史蒂芬生本人的離奇死亡,與他作品中的變形主題有奇妙的內在聯繫。

 

喬依斯安排了布魯姆 如流放者

 

另外,納博科夫以長達一二○頁的篇幅講解《尤利西斯》。他反對多數人把書中主角布盧姆當作一個普通人,反而認為布魯姆是喬依斯特別安排一個如同作者本人的主角,「一個典型的局外人,流放者的代表」,在命運這個主題下,展現了絕望的過去、可笑可悲的現實,與憂鬱的未來。

 

美國作家厄普代克在序中寫道:「將現實與想像的藝術相割裂,納博科夫的方法幾乎是激進的。」雖然,納博科夫筆下「脫離現實而存在的藝術性」這套文學理論,已非當代所流行,但閱讀這份半個世紀前的講稿,仍然可以讀到他的熱情與博學,以及獨特的文學視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nchu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