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bc.co.uk/academy/collegeofjournalism/chinese-trad

 

如何處理記者的心理創傷

記者也是普通人

記住,你是一個普通人,不管你的心理創傷有多大,你都可以尋求幫助。

 

普通人很少經歷的事情,記者却有機會耳聞目睹。記者就像是聽衆的眼睛和耳朵,但是所見所聞有時候令人不安,甚至造成心理傷害。

所以要清楚認識到,記者也是普通人。實際上,新聞報道的關鍵恰恰就是要求記者以普通人爲出發點。你不會對自己報道的新聞無動於衷;這是很正常的。

馬克•布雷恩從事新聞工作30年,曾經擔任過BBC外交事務記者。他是一名註冊心理治療師,也是歐洲達特新聞和記者心理健康中心的創辦人。

他建議說:

當了記者,並不是說你就有了一套超人的“盔甲行頭”,讓你在報道時“刀槍不入”,絲毫不受報道內容影響。

你必須坦然面對自己的工作,同時認識到工作的危險性、工作的難度以及你的個人局限。

向瞭解情況的人訴說你的擔憂:你自己的安全、家人的問題、你的自信心問題…等。傾吐出來有助解决問題,不要悶在心裏。

最後,盡可能瞭解你將去報道的事情。徹底的準備工作可以幫助你避免臨場手忙腳亂,同時也讓自己少點擔心。

工作過程

你報道的可能是有人死亡、大起大落的事件和情緒極不穩定的人。

你可能被迫走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記者在工作時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這種工作將挑戰你作爲一個凡人的極限。

如何面對?

請緊記:你要完成你的工作,這很重要。你是一個記者,不是救援人員。你去到那裏都是爲了報道。

有時候,情况會很難應付。你或許需要作出困難的决定。比如說,你是繼續採訪還是幫助救援工作?

人是有韌性的,記者更是如此。儘管如此,你還是需要有充分的準備,以面對即將來臨的一切。

躲在盔甲裏逃避現實的做法無濟於事。

必須認識到自己也會受到心理衝擊,也會受到影響,會隨著情况變化而受影響,並在事後向同事講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反而會讓你可以堅持到底。

涉及自身

如何報道一項與自己有關的新聞?如果你或家人就是新聞中的人物你該怎麽辦?

馬克•布萊恩說,這會給你一個不同的感受,有利也有弊。

從好的方面說,你會很關心這個事情,因爲關係到你自己。

作爲記者,你有義務準確、全面地報道這則新聞,幫助聽衆瞭解真相。如果你自己感覺是在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你就更容易堅持下去。

從另一方面講,你也需要認識到哪些個人問題會影響你保持公正和不偏不倚。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感同身受却又置身其外的目擊者,那就基本上是正確的做法。

心理創傷的症狀

心理創傷與身體受傷一樣,它的傷害可以大概分成三個類型:

 

  1. 侵入型:你腦海中無法擺脫讓你難過的場面、想法和噩夢。
  2. 回避型:避免去某個地方,因爲你害怕會發生什麽不好的事情。你變得對別人的困難麻木不仁。
  3. 亢奮型:心跳加速,無緣無故流汗,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因爲你腦袋嗡嗡作響。

 

如果你是在逃避狙擊手,所有這些反應都會出現。但是,如果你在半夜驚醒,大汗淋漓,這就顯示你過去的某些經歷正在影響你的心理狀况和行爲。

照顧自己

你要照顧好自己的器材,更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 確保睡眠充足
  • 盡量按時進食
  • 喝酒、咖啡不要過量
  • 運動持之以恆
  • 呼吸新鮮空氣
  • 你不是超人,你得跟人訴說你的經歷

 

以往的大量經驗和科學研究證明,談論你的體會經歷,有助大腦和身體處理這些經歷,被往事困擾的機會也將大大减少。

認真對待

新聞機構對待記者心理健康的態度比10年前要認真得多。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

如果要派一個記者去危險地區、去一個有石棉的工作環境或者核電廠、或者深入煤礦井底,務必採取基本防範措施,以確保記者的安全。

有關方面專門爲那些前往危險環境的記者提供特別設計的課程,教他們如何確保人身安全。

但是心理、情感上的衝擊怎麽防範呢?

“心理創傷”是記者的職業風險之一,因爲他們親眼目睹天灾人禍等可怕的事情。

雖然事物日新月異,但是,仍然會有記者在衝突地區殉職,或繼續遭遇心理創傷。

這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就如同士兵、消防員和警察一樣。

我們的職業要求我們在事發後隨即作出反應。因此新聞機構有法律責任好好照顧記者。

你完全有理由尋求幫助

首要的支持來自你身邊的人。大部分人因爲有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幫助克服了心理創傷。

如果你正在經歷困難時期,不妨告訴你的朋友、家人、同事、你信得過的人,以及願意聽你說話的人。反過來你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幫助你的同事。有必要的時候細聽他們傾訴。

但是,有時候你需要專業心理輔導。你必須對以下症狀保持警惕:

 

  • 噩夢連連
  • 念念不忘某個場景
  • 酗酒
  • 不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BBC與一個提供保密心理咨詢的機構有聯繫。你可以要求該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幫助。如果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尋求心理治療更爲有效。

記住,你是一個普通人,不管你的心理創傷有多大,你都可以尋求幫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聞技能
    全站熱搜

    vanchu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